🍽
如果問起你為什麼會關注營養、熱量、食物,我想不少人會回答為了自己的體態。前一陣子在限時動態的問答,被問起成為營養師的起心動念,實在有太多原因交織而成。除了對食物有熱忱、被好奇驅使,其實我也曾是每年生日願望都會許願減肥成功的那個女孩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我完全不是從小瘦到大的孩子,基本上大家認為美味的食物我也同樣喜歡,是甜食零嘴的傀儡。青少女時期,有過看著鏡子裡的身形懊悔、捏著拉不上的牛仔褲崩潰—我管不著健康,我只想要變得纖細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一路跌跌撞撞到今日的體態(改變的故事下次再分享)規律運動、均衡營養,偶爾吃吃喜歡的療癒的,身心很充實。對我而言這並非渾然天成的能力,我歷經很長的練習時期,才和自己握手言好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直到現在,我幾乎(完全)不曾用地雷、陷阱、炸彈、罪惡、羞恥等詞彙形容食物或飲食,因為那曾是我非常懼怕的強調詞。儘管我明白大部分的人都能輕鬆看待,但對於當時的我而言,那些食物都被宣判了死刑,而我知道現在仍有很多人,也深陷食物的囹圄。(講一講好想哭)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「所以你們真的都不吃什麼什麼嗎?」對,也不對。我貪嘴如故,只是完食後身體給的反饋不對勁,腸胃躁動、皮膚乾澀、體態臃腫那是一定⋯這些讓人難受的變化,因為知道問題出自飲食,所以知道該調整飲食。(ex 炸雞去皮)用這樣的邏輯去思考,自然知道什麼食物該吃、什麼可以減量攝取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過往萬般煎熬的日子簡直不堪回首,很慶幸這段路有知識陪伴我走過,成為營養師以科學的角度反覆推敲,仔細體察。食物的影響真的不再只是誰的胖瘦,而是疾病、情緒,是誰的生活。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
一起當個聰明人兒吃起來!